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28
    空天防御体系与武器
    任务场景驱动的防空资源部署方案智能生成与优化方法
    唐明南, 张承龙, 赵强, 李林林
    2023, 51(3):  1-9.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01
    摘要 ( 2478 )   HTML ( 2236 )   PDF (2477KB) ( 10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代化战争复杂的战场态势和多样化的武器装备,构建了典型的防空场景模型并将其数学化和程序化,采用智能求解算法获得了多约束条件下防御资源部署的优化设计方案。采用多层嵌套遗传算法,针对典型场景下的探测感知资源和拦截打击资源的空间覆盖问题进行了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典型场景的防空作战要素部署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与基于经验的方法对比,优化后的部署方案具有更高的空间覆盖率。

    美国陆基中段防御核心能力分析评估
    唐毓燕
    2023, 51(3):  10-19.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02
    摘要 ( 1968 )   HTML ( 142 )   PDF (6926KB) ( 5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美国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发展情况与公开情报信息,结合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工业基础与技术水平,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其预警与跟踪识别能力、保护区、导弹单发杀伤概率、多目标能力、对付目标能力水平5项核心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或定性评估,有助于更深入准确地认识美国陆基中段防御能力。

    面向跨域作战体系的多维架构设计方法研究
    张承龙, 赵强, 魏然, 李通
    2023, 51(3):  20-30.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03
    摘要 ( 1824 )   HTML ( 125 )   PDF (3954KB) ( 7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跨域作战体系架构设计的特殊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多维架构设计方法,包括作战概念架构、物理架构、逻辑架构设计。给出了上述3种架构的定义、设计内容与设计流程,其中从威胁态势研究、作战对手研究、能力需求研究与作战概念生成等方面开展了作战概念架构设计,从组成要素选择、连接关系描述、配系部署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物理架构设计,从层级与组织关系设计、作战过程设计、信息交互设计、信息精度传递关系设计等方面开展了逻辑架构设计。提出的方法可为跨域作战体系架构设计提供参考。

    美太空军事战略发展分析及对空间安全的影响研究
    陆红亚, 王倩, 陈悦, 崔鹏
    2023, 51(3):  31-38.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04
    摘要 ( 1960 )   HTML ( 136 )   PDF (1873KB) ( 17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太空军事战略是太空军事力量发展的指导和依据,通过梳理近年来美太空军事战略的内容,分析和解读其战略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对太空军事化发展态势建立正确认识。美太空军事战略呈现出发展太空主动对抗理论、向太空独立作战域转变、推动战役战术应用和加强与商盟结合的趋势。进一步剖析了美太空军事战略对其太空力量建设的影响及对空间态势、空间活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我国的太空作战力量建设和制天权争夺提供一定参考。

    面向空天防御体系的多任务可控涌现机制研究
    白宗磊, 刘秀华, 白天翔, 孙科武
    2023, 51(3):  39-48.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05
    摘要 ( 1398 )   HTML ( 76 )   PDF (1379KB) ( 4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群体智能涌现研究对于人们理解自然界规律,优化社会管理,推进知识创新有重要作用,空天防御体系为群体智能涌现提供了研究和应用的新场景。然而,空天防御体系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系统的可控涌现面临状态空间指数爆炸、动态过程建模复杂、性能分析困难等问题。面向战场防御场景,针对空天防御体系面临的大规模目标应对、复杂任务场景适配、多任务协调配合、复杂系统设计等问题,开展了面向空天防御体系的可控涌现机制研究,探究空天防御体系的涌现机制,为提升空天防御体系的多目标应对能力、场景快速适配能力和空天防御体系要素之间的有效协调配合能力提供新视角。

    指挥控制与通信
    空天防御装备作战管理发展思考
    李芳芳, 刘明阳, 曹东旭
    2023, 51(3):  49-56.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06
    摘要 ( 1340 )   HTML ( 87 )   PDF (621KB) ( 70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空天防御装备体系具有组成要素多、分布时空广、协同铰链深、博弈对抗强的特点,对装备要素进行作战管理是提升作战效能的必要手段,国内外实践证明,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分析了空天防御装备作战管理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国外发展现状,提出了空天防御装备作战管理后续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防空反导体系网络攻击效能评估与防御策略建议
    王斌, 王基策, 尚颖, 王晓菲, 温泉
    2023, 51(3):  57-65.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07
    摘要 ( 1309 )   HTML ( 85 )   PDF (886KB) ( 7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能够灵活管控作战资源、有效实现动态跨域指控、高效完成作战任务,然而网络化、一体化作战在提升作战效能的同时,增加了武器系统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将严重威胁作战装备网络安全及其作战效能。以美军战术级防空反导体系为例,针对其网络化作战特点,分析防空反导作战网络的安全脆弱性,构建网络攻击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网络节点被毁瘫风险。设计指控连通度、指控网络效率指标和网络通信效能指标,旨在利用其评估节点遭受网络攻击的效能损失。利用OPNET网络仿真平台和Python NetworkX库,开展网络攻击仿真实验及效能评估。基于网络攻击效能评估结果,针对性地给出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建议,可为防空反导体系安全防御能力提升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面向联合作战的美国空军任务式指挥模式探析
    宗凯彬, 安飞, 赵文婷, 颜留单, 刘海军
    2023, 51(3):  66-74.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08
    摘要 ( 1516 )   HTML ( 73 )   PDF (1674KB) ( 16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1年4月,美国空军柯蒂斯·李梅条令制定和教育中心正式发布《空军条令出版物1:空军》(AFDP-1)(2021年3月10日版),完成对空军基本条令卷1和卷2的重大更新,该条令作为美国空军的最基本条令,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美国空军的作战行动。在此次更新的AFDP-1条令中明确提出,要将任务式指挥作为空中力量指挥控制的基本理念,通过“集中指挥、分布式控制和分散执行”的作战控制方式,取代传统上以“集中控制和分散执行”为核心的空中力量运用原则,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支撑未来美军作战概念、体系架构和装备形态的持续演进,为在大国竞争和强敌对抗背景下获取优势奠定基础。针对此次美国空军基础作战条令的显著变革,将从改革背景与改革动因、任务式指挥基本原则、任务式指挥实现方式,以及任务式指挥与集中式指挥间关系等方面展开深入剖析,深入洞察美军此次变革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并总结此次变革带来的启示和意义,为后续制定应对措施和规划发展路线提供参考借鉴。

    目标特性与探测跟踪技术
    协同探测与导引技术发展探讨
    董胜波, 苏琪雅, 于沐尧, 赵青
    2023, 51(3):  75-82.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09
    摘要 ( 1330 )   HTML ( 64 )   PDF (761KB) ( 6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现代化作战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军事作战战略与前沿技术不断涌现,分布式杀伤、马赛克战、对位压制工程等新概念作战理念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重点分析俄乌战争中多域一体化作战特点,总结当前探测与导引技术面临的性能边界、物理边界两大挑战,提出基于全域全息态势感知的协同探测与导引发展方向,提炼包括通用协同探测与导引体系架构在内的八大关键技术并探讨实施途径。推动探测与导引技术向多域联合、跨域协同、全域博弈演变,支撑未来更高层级的信息化作战。

    空天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建模与特征认知研究
    肖志河, 任红梅, 董纯柱, 赵涛, 陈轩
    2023, 51(3):  83-90.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10
    摘要 ( 1341 )   HTML ( 52 )   PDF (2189KB) ( 4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空天目标的准确探测是识别面临的首要问题,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是雷达传感器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概述了国外空天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发展现状,针对高动态复杂结构空天目标电磁散射精确建模、高效仿真和识别应用的普适性等难点问题,提出了空天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建模与特征认知技术研究途径。并结合仿真算例阐述了目标群动态场景构建、目标特性高效生成,以及微动、分离和目标群等典型动态场景特征认知的实现方法;针对未来空天目标发展引起的散射机理变化,提出了未来空天目标特性深化研究的发展设想。

    基于多分支上下文融合的空对地目标检测算法
    何明, 朱梓涵, 翟绪龙, 翟政, 郝程鹏
    2023, 51(3):  91-98.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11
    摘要 ( 1361 )   HTML ( 52 )   PDF (2015KB) ( 3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人机的智能应用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为实现高效实时的无人机对地目标检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边缘设备的轻量级空对地目标检测算法MBCF-YOLO。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优化原有的骨干网络。在颈部网络中添加嵌入循环注意力机制的小目标检测分支,提高对小微目标的检测精度和特征融合的能力。将焦点损失函数与损失秩挖掘结合,改进原有的损失函数,以改善空对地数据集的数据失衡问题。对该算法模型进行了多组对照实验以及实机应用,结果表明,与当前其他算法相比,MBCF-YOLO算法在VisDrone2021数据集上的准确性和延迟之间实现了更好的平衡。

    电磁域主动防御理论研究
    王洪迅, 王洪雷, 邓靖, 向新
    2023, 51(3):  99-106.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12
    摘要 ( 1365 )   HTML ( 57 )   PDF (741KB) ( 4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期以来域外国家对中俄实施各种敌对抵近侦察(HCR),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并已经提升到“侦察威慑”的理论层次,且呈现体系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HCR的威胁、效能机理、技术原理、认知局限性,以及DHCR(拒止敌对进近侦察)传统措施的局限性和认知误区。以电子侦察在电子战中的应用和HCR/DHCR中的雷达反侦察为例,从夺回DHCR中的制电磁权及遏制HCR任务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电磁域主动防御的新理论。结合DHCR任务,针对性地提出了CRJ(反侦察干扰)的新战术任务类型,为DHCR体系化奠定理论基础。

    多平台协同跟踪最优构型设计
    于勇政, 邵学辉, 高仕博, 蒲治伟, 薛冰
    2023, 51(3):  107-119.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3.03.013
    摘要 ( 1221 )   HTML ( 37 )   PDF (1277KB) ( 3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被动、主被动多平台协同跟踪场景下最优构型设计问题,提出基于效能评价体系的多平台协同跟踪最优构型设计方法。推导被动、主被动多平台协同跟踪数学模型,选取可评价跟踪结果优劣的效能作为跟踪效能,并设计量化函数使跟踪效能量纲统一;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跟踪效能评价体系,推导效能评价值计算公式,为求取最优构型参数,建立最大化效能评价值,考虑构型参数取值范围以及通信速率为约束的最优设计问题;采用差分演化算法求解最优设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获取最优构型参数,完成跟踪效能评价值最优的构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