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的杀伤链与杀伤网解析
    唐毓燕, 李芳芳, 张振宇, 李蕾, 李陟
    现代防御技术    2023, 51 (1): 1-10.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3.01.001
    摘要9378)   HTML9218)    PDF (6860KB)(1070)   

    根据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情况及杀伤链、杀伤网作战概念,结合美国陆基中段防御朝鲜来袭洲际弹道导弹典型用例,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杀伤链中信息链、时间链、能量链、识别链、精度链5条子链的内涵与闭合性进行了解析,并结合典型用例剖析了美国本土与海外战区弹道导弹防御杀伤网,分析了其综合防御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发展概况与防御体系研究
    李宏宇, 尹童, 敦晓彪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6): 1-10.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6.001
    摘要6376)   HTML8506)    PDF (921KB)(679)   

    俄罗斯首次使用“匕首”高超声速武器在实战中摧毁了乌克兰一处大型地下仓库,使得世界各国对高超声速武器的重视程度和紧迫感日益增强;高超声速武器具有飞行速度快、机动能力强、飞行轨迹预测难等优势,使得传统导弹防御体系“一夜瘫痪”。随着世界各国加快高超声速技术武器化,高超声速武器防御体系也在同步开展建设。针对国外高超声速武器的防御问题,深入分析了国外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现状以及美俄高超声速武器防御体系建设概况,并且梳理了国外高超声速武器防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可以推动先进防御技术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UKF的大气层外飞行器光学卫星跟踪滤波方法
    唐毓燕, 江涌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5): 1-7.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5.001
    摘要11017)   HTML10285)    PDF (1325KB)(667)   

    结合飞行器技术与探测跟踪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飞行器星座探测跟踪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UKF的大气层外飞行器光学卫星跟踪滤波方法,解决了合理观测距离情况下对大气层外飞行器光学卫星高精度跟踪与30 s内速度估计误差快速收敛问题,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及相较于EKF滤波一定程度的优越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跨域分布式防御作战及关键技术研究
    张文杰, 郭峰, 高谦, 王世凯, 李启, 钟少康
    现代防御技术    2023, 51 (1): 11-16.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3.01.002
    摘要7151)   HTML667)    PDF (741KB)(593)   

    随着信息化装备的高速发展,作战样式也在不断变化与进步,空地协同跨域分布式防御作战将成为必然。空中作战平台具有机动性能好、视野广阔、态势感知能力强等优势,而地面防御装备具有部署隐蔽、火力覆盖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采用空中与地面分布式协同的方式,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各军兵种装备利用率,实现更大的作战效能。未来空地协同作战将呈现“立体统一、空地协同、一域多分”等特点,针对未来战场特点,提出了空地协同跨域分布式作战的必要性,给出了跨域分布式防御的特点,剖析了当前防御作战架构的不足,并对空地协同跨域分布式防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了跨域分布式防御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发展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无人潜航器作战运用模式及关键技术
    孙盛智, 苗壮, 李杨, 罗云, 郑卫娟, 盛碧琦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5): 8-13.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5.002
    摘要5676)   HTML498)    PDF (1155KB)(587)   

    随着无人潜航器技术的逐步成熟,研究其在现代水下作战中的运用,是完善未来水下作战理论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无人潜航器实现隐蔽跟踪、发动突然袭击和迷惑敌方攻击的作战需求,从提升水下作战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无人潜航器被动集中式、半主动分布式和驻地分布式3种作战运用模式。为适应未来水下高强度作战节奏,提出无人潜航器深潜通信、自主控制和水下布放与回收等关键技术,为无人潜航器水下作战理论发展提供重要现实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ICRITIC-GCN的空战目标威胁评估
    陈美杉, 钱坤, 李玲杰, 刘赢
    现代防御技术    2023, 51 (2): 1-13.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3.02.001
    摘要3658)   HTML5989)    PDF (1732KB)(531)   

    为研究解决空战目标威胁评估问题时目标属性复杂、数据非结构化等问题,提高评估效率,提出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的解决方法,并引入改进的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方法(improved 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ICRITIC),构建了基于ICRITIC-GCN的目标威胁评估模型。针对战场威胁目标的空间拓扑性和属性复杂性,利用图卷积网络在处理非欧式数据时的优势进行学习训练;针对传统方法在属性权重时过于主观的问题,ICRITIC法考虑属性之间的关联性及属性的信息量,客观分配属性权重。仿真结果表示,该算法在解决多目标威胁评估问题时,在处理效率、准确率等方面均有所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无人机支援地面防空作战研究
    宋占福, 赵全习, 胡文志, 黄懿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5): 22-27.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5.004
    摘要5097)   HTML404)    PDF (746KB)(527)   

    无人机以其低成本、低伤亡、多能高效的优势,不断改变战争的交战规则,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角逐的焦点。根据无人机支援作战的优势,探索无人机在预警探测、电子对抗、信息通联、引导打击、伪装防护、运输投送、实战化训练等防空作战中的支援行动,提出无人机在地面防空部队的发展建议,对无人机快速融入防空作战体系,提升防空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国外六代机发展及作战概念分析
    赵保军, 陈士涛, 李大喜, 赵然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6): 19-25.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6.003
    摘要5212)   HTML344)    PDF (1360KB)(412)   

    为了辨识国外下一代战斗机对地面防空系统构成的潜在威胁,针对六代机发展,系统分析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德等国家的六代机发展计划及进展,辨识了国外六代机的典型能力特征及需求,分析了六代机的典型作战概念。通过分析初步辨识了六代机典型作战模式,为未来地面防空系统的发展提供威胁驱动和方向牵引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装备领域应用探讨
    姚保寅, 毛磊, 王智斌
    现代防御技术    2023, 51 (2): 33-42.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3.02.004
    摘要3247)   HTML331)    PDF (1730KB)(398)   

    人工智能技术被各主要强国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尖端技术之一,有望提升航天装备可靠性、快速性和自主性,从而产生颠覆性影响。简要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态势及其在航天装备中的应用态势。建立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应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进入太空、利用太空和控制太空的维度,从运载火箭、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载人飞船、太空态势感知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的应用场景。最后,归纳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应用的趋势。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装备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柔性电缆PCB内电层载流量研究与实验验证
    陈雨田, 陈彧欣, 张海礁, 董淑英, 徐璐, 王宇晶, 邱越
    现代防御技术    2023, 51 (2): 14-22.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3.02.002
    摘要3242)   HTML508)    PDF (1404KB)(373)   

    对某微小型飞行器内部柔性电缆PCB的稳态载流能力和冲击电流载流能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设计。通过MIL-STD-275标准和经验公式,对柔性电缆PCB的稳态载流能力进行了复核复算;通过对照GJB 4057—2000,估算出柔性电缆PCB的冲击电流载流能力。对于理论计算和估算值,设计了2倍理论值状态下的稳态载流测试和10倍理论值状态下的脉冲电流测试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验证了设计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在载流实验中,获取柔性PCB板在各个电流值载流状态下的温度情况,并通过Flotherm 软件进行热仿真验证,模拟了PCB在各个电流值状态下的稳定温度,热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该载流量实验与仿真数据结果可为后续短时工作微小型飞行器内部PCB设计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ADS-B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暴佳伟, 田小平, 刘宇娜, 邹长宽, 张雨晴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5): 28-35.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5.005
    摘要4890)   HTML342)    PDF (805KB)(341)   

    ADS-B作为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核心正在成为雷达的替代品,它要求飞机定期广播其精确的地理位置,从而提高飞机的安全性。但ADS-B协议缺乏安全机制,使得ADS-B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网络攻击,易造成信号干扰或缺失,严重威胁航空安全。综述了ADS-B国内外发展情况,在总结ADS-B存在的安全问题基础上分别分析了ADS-B传输过程、ADS-B硬件和软件、ADS-B数据3个维度,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机器学习中的深度学习方法是该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元课程强化学习的多智能体协同博弈技术
    丁季时雨, 孙科武, 董博, 杨皙睿, 范长超, 马喆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5): 36-42.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5.006
    摘要4620)   HTML289)    PDF (1899KB)(339)   

    多智能体协同博弈具有实时及动作连续性、非完全信息博弈、庞大的搜索空间、多复杂任务和时间空间推理等特点,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极具挑战的难题之一。针对大规模多智能体强化学习训练时间长、难以收敛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ctor-Critic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协同博弈框架,利用元课程强化学习方法对小规模场景进行基础课程元模型提取,并且基于课程学习向大规模场景进行模型迁移,在元模型基础上继续进行训练,扩展元模型策略网络,最终得到较优协同博弈策略。在《星际争霸Ⅱ》平台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元课程强化学习的多智能体协同博弈技术可有效地加速其训练过程,相较于传统训练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胜率,训练速度提升约40%,该方法可有效支撑多智能体协同博弈策略的高效生成,为低资源下的强化学习高效训练奠定理论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外舰载武器系统中的应用浅析
    张进, 徐国亮, 郭浩
    现代防御技术    2023, 51 (1): 42-49.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3.01.006
    摘要6220)   HTML411)    PDF (780KB)(329)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等领域,并取得了相关突破。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舰载武器系统中的综合应用情况缺乏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在充分调研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舰载武器系统中探测识别、指挥控制及火力打击等功能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性地提出见解。最后,对人工智能技术在舰载武器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改进ADC模型光电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宋振之, 韩道文, 鲍俊臣, 黄朝阳
    现代防御技术    2023, 51 (1): 26-34.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3.01.004
    摘要6711)   HTML479)    PDF (757KB)(323)   

    为了使光电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更接近实战,根据光电对抗系统的特点,在传统的ADC模型上考虑了战术运用和人员操作对作战效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型ADC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相比传统的ADC模型更贴近作战实际。改进后的模型可为光电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面向实兵交战训练的时间统一技术研究
    候梦清, 华思亮, 周九州, 郝嘉
    现代防御技术    2023, 51 (1): 17-25.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3.01.003
    摘要7066)   HTML497)    PDF (1838KB)(316)   

    实兵交战训练是以参训装备为基础平台,模拟武器攻击、命中毁伤过程的实战化军事训练,其本质是多平台分布式实时仿真,时间统一是其首要基础。针对实兵交战训练时间统一需求,充分考虑训练运行流程、信息传输情况,以及参训平台时间基础,开展时间统一技术研究;主要从参训平台时间同步与训练信息时间对齐2个层面进行时间统一设计,并周期进行时间一致性校验以增强鲁棒性,从而形成实兵交战训练应用层时间统一技术方案,高可靠满足实兵交战训练全流程时间统一需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拦截大机动目标的有限时间收敛制导律
    吴刚, 张科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5): 43-51.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5.007
    摘要4396)   HTML265)    PDF (2026KB)(316)   

    针对大机动目标的拦截问题,基于积分滑模控制理论提出了有限时间收敛的积分滑模制导律。采用参数自适应调节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扰动观测器对目标机动引起的制导系统扰动进行估计,为了进一步提高估计精度,利用自适应律消除神经网络观测器的的估计误差。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制导律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性。通过数值仿真说明所提制导律无论是在脱靶量方面还是在弹目视线角的控制精度上都具有优异的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考虑不确定性的低空无人机运行风险评估方法
    王文涛, 甘旭升, 吴亚荣, 任谨慎, 王翠香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5): 14-21.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5.003
    摘要5190)   HTML390)    PDF (3463KB)(316)   

    针对低空空域环境复杂,无人机运行风险无法进行量化的现状,提出考虑运行过程中不确定性的低空无人机运行风险评估方法。根据无人机下降过程中的受力模型,推导出无人机突发故障的坠落影响区域;考虑无人机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利用Monte-Carlo方法确定无人机坠落点分布,计算出坠落的影响面积,从而得出系统风险值;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能够对低空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提供实时安全评估,保证无人机在低空空域内安全运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云环境条件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研究
    姜相争, 李凯, 李贵茹, 赵张鹏
    现代防御技术    2023, 51 (1): 35-41.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3.01.005
    摘要6690)   HTML437)    PDF (780KB)(304)   

    随着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出现,军事智能决策已发展成为能够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环节。在介绍基于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对二者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在云环境下,通过采取并行结构模式,将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集成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并对该新型决策支持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推理过程进行了分析,为军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六分位探测引信战斗部起爆控制的建模及仿真
    陈红, 李世中, 杨超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5): 140-151.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5.018
    摘要3866)   HTML130)    PDF (4169KB)(301)   

    为了满足定向战斗部在引战配合时的起爆控制要求,针对定向战斗部预制破片的飞散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六分位激光引信探测定位的起爆控制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六分位激光探测模型对目标方位的准确识别,实现对定向战斗部起爆方位的控制。为了研究不同起爆方式对战斗部威力的影响,利用LS_DYNA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研究了在不同起爆方式下战斗部的破片飞散规律,找到最佳起爆控制方位。仿真结果表明:偏心60°双线起爆下定向破片速度增益为9.32%,定向毁伤区域约为120°;偏心120°双线、三线和等距三线起爆下定向破片速度增益分别为8.44%、10.56%和11.53%,定向毁伤区域约为60°。建立的探测模型可以与定向战斗部的起爆控制有效配合,达到对目标的最佳毁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俄军反导作战体制及作战运用研究
    高嘉乐, 王毅增, 刘东亚, 郭健
    现代防御技术    2022, 50 (6): 26-34.   DOI: 10.3969/j.issn.1009-086x.2022.06.004
    摘要5014)   HTML343)    PDF (904KB)(298)   

    俄罗斯反导体系经历过领先世界发展也走过体制改革弯路,其现有逐渐趋于成熟的反导体系建设、发展和运用理念对于我军反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作战体制、装备组成、力量运用和发展策略4个方面对俄军反导体系进行了分析。首先从战略和非战略2个方面对俄军反导作战体制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俄军反导装备指挥控制、预警探测和火力拦截系统基本性能,最后总结了俄军反导作战力量运用和发展策略并提出了我军发展意见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