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现有预设性能控制(prescribed performance control, PPC)方法在线学习量大、脆弱性缺陷突出的问题,为乘波体飞行器(waverider vehicle, WV)提出了一种无需在线学习参数的非脆弱PPC新方法。通过设计一种具备自调整功能的新型性能函数,为WV的速度子系统与高度子系统分别设计了无需在线学习参数的低复杂度控制律,并避免了反演控制的“微分项膨胀”问题。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预设性能的可达性。相对于现有PPC,所提方法的约束包络能够根据由外部扰动引起的误差波动情况,自主调整其形状,从而避免传统PPC可能存在的控制奇异问题,并弥补了现有PPC方法的脆弱性缺陷。最后,通过数值对比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效果与优势。
为提高雷达装备可靠性评估中指标赋权的科学性,针对主观赋权法过于依赖个体经验,客观赋权法收集到的数据较少,造成的客观赋权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采用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熵权法分别对指标进行主客观赋权,而后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主客观权重进行耦合,并采用拉格朗日法求解该模型,有效避免了单一权重的局限性问题,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以反导作战体系运用流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的思想,对反导作战体系进行了拓扑抽象,构建了由指控子网、信息子网、交战子网、传感子网组成的反导作战体系运用流程超网模型;深入分析了超网模型静态交互机制,并对节点交互关系进行了数学描述,基于作战阶段时序对反导作战体系网络动态交互机制进行分析,提取出反映各阶段子网内部与子网之间的网络演化特性的特征参数;验证试验表明,网络密度等网络整体特征值呈阶段性变化,信息流、各节点角色和地位随着阶段性任务呈规律性变化,对后续反导作战体系运用流程优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当前,在高超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美国强势领先,俄罗斯稳步推进。面向高超声速威胁、着眼未来高超防御作战需要,提出应从设计顶层合理架构、发展一体协同装备、探索联合对抗策略和开展体系评估研究等4个方面加速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体系顶层建设步伐,探索提升高超防御作战能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发展道路。
潜艇面对空中反潜威胁时,一直处于被压制的“非对称”态势。随着空中反潜力量的日趋完善,潜艇的防空压力越来越大。立足有效反制空中反潜兵力对潜艇带来的巨大威胁,通过对潜、空兵力平台作战性能的对比分析,借鉴水下无人潜航器(underwater unmanned vehicle,UUV)发射鱼雷的成熟经验,引入利用UUV发射潜空导弹的概念,分析了UUV发射潜空导弹的优势,同时对UUV发射潜空导弹的技术基础和技术难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简述了电磁屏蔽原理,分析了当前主要的方舱电磁屏蔽技术,对屏蔽方舱结构设计和材料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方舱用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电磁屏蔽性能,并对电磁屏蔽方舱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结合飞行器技术与探测跟踪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飞行器星座探测跟踪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UKF的大气层外飞行器光学卫星跟踪滤波方法,解决了合理观测距离情况下对大气层外飞行器光学卫星高精度跟踪与30 s内速度估计误差快速收敛问题,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及相较于EKF滤波一定程度的优越性。
美军无人机在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且数量规模和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攀升。为抢占无人智能化作战新的制高点,美军开展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试验。从美军现役无人机装备出发,分析了其主要作战运用特点以及优缺点。针对美军装备无人智能化发展新动态,重点分析了自主空中加油、“忠诚僚机”、弹群协同、算法战、先进作战管理等软硬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并总结了其无人智能化发展呈现出的新规律、新特点。从空战理论、能力技术和装备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无人智能化装备发展的思考建议。
针对具有高速、高机动性能的HTV2(hypersonic technology vehicle 2)目标,对采用直接碰撞拦截策略拦截弹的中制导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轨迹跟踪预测的中制导算法。该中制导算法首先使用自适应网格交互式多模型(adaptive grid interactive multi-model,AGIMM)滤波器对目标轨迹进行稳定跟踪,获取目标运动信息。之后使用基于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对目标进行轨迹预测,获取目标预测交班点处的运动状态。最后,将预测交班点处的目标状态量作为中制导约束,并使用高斯伪谱法计算最优中制导指令。使用该中制导算法对HTV2目标进行了拦截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针对体系化防空作战对末端防御领域防空导弹弹族化发展需求,对国外末端防御领域防空导弹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末端防御领域防空导弹需求进行了研究。根据末端防御领域防空导弹发展特点和需求,对新型末端防御领域防空导弹弹族主要总体技术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弹族架构可行方案及设计方法,对末端防空导弹基本型、整体式近程防空导弹、助推式近程防空导弹等方案总体参数进行了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助推式弹族架构总体参数较优。
根据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情况及杀伤链、杀伤网作战概念,结合美国陆基中段防御朝鲜来袭洲际弹道导弹典型用例,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杀伤链中信息链、时间链、能量链、识别链、精度链5条子链的内涵与闭合性进行了解析,并结合典型用例剖析了美国本土与海外战区弹道导弹防御杀伤网,分析了其综合防御能力。
针对当前装备保障能力需求分析方法无法满足智能化发展需要,存在主观性强、可靠性不高等问题,采用基于灰关联分析的质量功能展开方法(grey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GQFD),在对智能化装备保障“任务-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灰关联分析的需求质量屋模型,得到了智能化装备保障能力需求指标重要度排序,为智能化装备保障力量建设与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对当前空袭目标威胁评估中采取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时存在单一专家确定的权重系数主观性过强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组合赋权的空袭目标威胁评估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下的群组AHP法从专家经验能力和对给定问题的认识程度2个方面确定专家权重,得到指标主观权重;与变异系数法得到客观权重进行组合得到最终权重,构建引入Einstain算子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计算得到目标的威胁度值。通过仿真实验和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为提升预警情报体系在作战过程中的持续保障能力,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对抗条件下预警情报体系的结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围绕预警情报流程分析了预警情报体系组成单元、内外部交互关系和层次结构,构建了包含信息域超网络模型和物理域通信网络模型的双域网络模型。然后,提出了度量网络结构适应性的指标,设计了体系对抗仿真框架,给出了网络结构的修复方法。对网络模型和仿真框架进行了实现,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发现了攻击方式、域间依赖关系、修复方法对预警情报体系结构适应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可为预警情报体系持续高效运行提供科学指导,建模方法和仿真框架可为军事领域复杂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反舰作战时,为实现舰载防空导弹对舰面上舰桥、垂直发射装置等关键部位的有效毁伤,提出防空导弹反舰自适应起爆控制策略。以“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作为典型舰船目标,基于防空导弹反舰模式的工作特点,充分利用弹上信息,建立由触发起爆、距离起爆和延时后限起爆组成的自适应起爆控制模型。划分防空导弹对舰船目标的毁伤等级,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不同交会状态下的起爆条件和毁伤效果,验证了自适应起爆策略的有效性。为拓展防空导弹的反舰作战能力,提高武器使用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针对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实际,考虑评估中指标等级标准区间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拓云的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模型。首先,通过对合成旅装备保障任务的系统分析,构建了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赋权方法计算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然后,综合物元模型兼顾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优点以及云评估模型不确定性推理的特点,构建了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可拓云模型,并给出了评估结果的置信度信息;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为厘清防御方对来袭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性能的认识进而改进现有导弹防御策略,从体系预警探测的角度对其与巡航导弹之间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建立颗粒度适中的目标运动模型、红外探测模型和雷达探测模型,详细、定量对比分析了2类目标巡航高度和飞行速度对地基预警体系的影响及其红外辐射可探测性。分析结果表明,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红外辐射强度更大,使得红外探测器对其探测距离更远;尽管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速度更快,但纵向射程相同时,其相对更高的飞行高度使得地基雷达对其提供的预警时间更长。
作为末段高低两层反导作战的重要环节,战前的装备资源优化配置直接决定了反导作战效能的下限,同时也能极大程度提高反导作战效能上限。面对复杂多变的空天威胁,反导装备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通过优化配置,实现对来袭目标的有效拦截意义重大。以弹道导弹来袭为想定背景,综合考虑保卫目标和反导武器装备效能因素,提出了保卫效益的概念,建立了末段反导装备资源配置模型,运用天牛须搜索算法(BAS)对具体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具体算例的优化配置方案,对区域反导作战战前筹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提高振动模态辨识精度的关键在于提高密集固有模态的分离精确度,基于对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筛分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多次加噪的改进筛分算法,与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 HT)相结合,应用于导弹工作模态辨识。与经验模态分解、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的筛分结果相比,新方法降低了误差,有效抑制了模态混叠现象。较之对数衰减法,利用希尔伯特变换进行模态辨识,提高了参数辨识精度,同时可以辨识出固有频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更适合分析具有时变性的导弹工作模态。该研究可为信号处理中解决模态混叠问题提供参考。
针对多天线散射通信系统性能提升,提出一种多天线自适应选频分集方法,并对多天线体制下不同自适应选频分集方法的接收信噪比分布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集方法的分集性能最优,可应用于多天线散射通信系统。系统误码性能仿真结果也表明,所提出的分集方法的误码性能优于现有的分集方法,可有效提升散射通信系统性能。